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苗栗南庄農村輕旅行 日治歷史建築東村宿舍新開張

南庄,一座人口不到1萬人的山村,卻是苗栗的熱門景點。閩南人、客家人、賽夏族的文化匯流聚合,悠閒的山村腳步,讓它獲得國際認證的「慢城」美名。欣賞清澈溪水中閃亮的魚群;在當地人教導下,挑戰原住民的傳統手編技巧;於大樹下享用客家和原民鄉土菜,前往新開放的日式宿舍「東村宿舍」換裝簡易和服,在充滿日式氛圍的異國庭院拍攝美照。慢行南庄,來趟別開生面的農村輕旅行。

蓬萊溪護魚步道
▲蓬萊溪步道全長1.6公里

蓬萊舊名「紅毛館」,相傳以前荷蘭人曾來居住,收集樟腦等資源,因此地名被冠上紅毛之名,後來逐漸演變成諧音的「蓬萊」,地名內涵更具中文的讚美之意。確實,沿著清澈的蓬萊溪漫步、於富有古意的南庄巷弄間穿梭,再提上滿袋的美食伴手禮,的確很有小蓬萊仙境的悠閒意境。

▲歷經颱風摧殘,河道曾一度堵塞,最後居民們整理出護魚步道,守護魚群復育才有今日成果。
▲桐花季時,護魚步道此段滿是雪白花毯,也是賞桐花的小秘境。

鄰近蓬萊社區的蓬萊溪護魚步道可說是南庄的核心之一,護魚步道全長1.6公理,幾乎全程都在林蔭下,就算是夏天走起來也十分涼爽舒適。往水中看去,不時可見到魚群巡游,最常見到身體有一條橫帶的「臺灣馬口魚」、有一排垂直斑紋的「臺灣石𩼧」,但最引人目光的還是俗稱苦花的「臺灣鏟頷魚」,牠們啃食石頭上的青苔時會側身翻肚,銀白色的魚肚反射陽光,有如一閃一閃的水中螢火蟲。當地居民花了相當多心力維護溪流生態,還成立「蓬萊溪守望相助護魚巡守隊」巡邏,才能有現今的樣貌。

基本的編織也不簡單:原住民手織DIY
▲不靠機器,完全用手工編織的賽夏族圖騰鑰匙圈

沿著護魚步道可走到社區活動中心,便是進行DIY的地方。活動中心外牆宛如一處小景點,牆面野生動物彩繪:山羌、五色鳥、水牛的神韻躍然而出。走進室內細看,窗邊同時吊掛代表原住民的條紋編織與豔麗的客家花布,象徵兩個族群和諧並存。

導覽老師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編織材料包發給大家,一群大人圍坐長桌看老師示範最基本的編法。老師使用紅白黑三色線輕巧地編出條狀的鑰匙圈,這三種顏色在賽夏族中有特別意義,紅代表熱情,白代表純潔,黑是叫人做人不可黑心。編織手法看起來並不困難,自己實際操作卻碰壁連連,最後大多人選擇放棄,接受導覽老師事先準備好的成品作為紀念品帶回家,對自己編織能力有信心的人不妨挑戰進階級技法。

大樹下品嚐南庄在地鄉土飯盒
▲綜合客家、原住民特色的在地飯盒,因就近取材,食材都有一定新鮮度。
▲樹下用餐平台,下雨天另有雨備室內場地。

跟著導覽老師的腳步來到大樹下的一個平台,在綠意下享用蓬萊社區居民自製的道地飯盒。飯盒外用鮮豔的客家花布包裹,可帶回家自行運用,菜色則混合了泰雅族、賽夏族、漢人與客家人的口味,像是馬告風味雞腿、入味醃山豬肉、客家鹹魚、清脆的高麗菜和菜豆等等,附贈的水果、湯品和飲品也十分具有南庄特色,長豆湯、木耳露和當季甜柿都是此地產出,餐桌旁還種著椴木香菇,吃完飯可近距離觀察(但不能採)。

南庄街道新景點:東村宿舍
▲東村宿舍是南庄新景點。

南庄東村宿舍建於1935年,離南庄老街步行約數分鐘距離。原本為事務所兼主任宿舍以及巡視員的住處,屋頂是日式黑瓦,屋架為和小屋束立小屋組,外牆是無押條的「鎧下見張」雨淋板。經官方整建、修復後於11月重新開放,內部有濃厚的木頭香氣,保留了日治時期編竹夾泥牆的工法遺跡,並販賣一些當地物產、飾品,設有販賣輕食的咖啡廳。整座日式庭院獨立於南庄街道的氛圍,從踏入門口院落開始,就像穿越時空回到日治時期下的南庄,為多文化交融的南庄再添一筆異國氣氛。

▲宿舍內備有全套簡易和服換裝裝備。
▲客房的簾子是導覽老師親手編織,圖案為原住民圖騰,與日式客房意外適合。

東村宿舍亦提供簡易和服換裝服務,由工作人員為客人著裝,穿上木屐在日式庭院內進行迷你散策,非常適合拍照。宿舍內部也改建成日式雅房,浴廁另外獨立,共有兩間四人房,最多可同時住8人,另提供早餐。想要在日治時代歷史建築內過夜,東村宿舍提供南庄另類住宿的選擇。

攝影‧撰文/謝佳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