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跟著林鐵去旅行看山看水追風去

1912年當阿里山林業鐵路(以下簡稱林鐵)正式通車的那一刻起,一批批木材循著鐵道,一路蜿蜒繞行,十字、多林、奮起湖、水社寮、梨園寮、獨立山……,轟隆隆地朝市區前進。從此,沿線盛產的農作物,山下的民生物資也藉由這條鐵路運送。緊接著客貨混合列車誕生,觀光客蜂擁而至,尤其是從嘉義市到奮起湖,不管是聞名於世的螺旋狀繞行、180度大彎道,以「之」字形一進一退爬升陡坡,都讓這段鐵道備受矚目,也深受遊客喜愛。

嘉義 竹崎

周轉於城市與百年的林業文化,深度體驗竹崎之美

隨著火車前進的腳步,在時間的流轉中,曾以伐木發展出的林業文化,現於北門誕生了全台第一個以森林為主題的文創園區。置身其中,除了有各式文創市集,以及充滿巧思的運用外,充滿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,曾經代表著林業人員生活點滴的一草一木,至今都讓這座「檜意森活村」處處瀰漫著美好的氛圍。很多時候,只是喝杯咖啡坐在木椅上,就能度過一段悠閒的午後時光。

越過馬路,對面則是停放有各種珍貴,已然退休的老火車頭,尤其是至今仍讓許多人津津樂道的中興號柴油客車,以及第23號蒸汽機關車、DL-2柴油機車等等。在這裡,高大的林木下,布滿歲月痕跡的鐵軌上,總是靜靜佇立著曾經走過繁華歲月的火車。一輛輛在迤邐灑落的陽光下,各自散發著屬於它獨特的光芒,吸引著人的目光,讓這座從日治時代即是著名的「北門修理工場」,在跨越過數十載的歲月之後,仍是眾多鐵道迷的必訪朝聖之地。

來到竹崎,林鐵沿線最古樸的木造車站,同時也是平地與登山段交接處的重要小鎮,這裡可說是漫長歲月中林鐵興衰與復甦的最佳見證者。民國71年阿里山公路開通,搭乘林鐵的人瞬間銳減,爾後天災鐵路又中斷,再度重創了林鐵的發展,起起落落之間都攸關著這座小鎮的發展。直到今日,美麗的風光、聚落村鎮的魅力、林相的豐富變化,百年林鐵的旺盛生命力重新復甦,也一步步帶動著竹崎的發展。

以竹崎車站為中心,四周盡是純樸的田園農村景致,高低錯落的綠意中,當霧氣瀰漫,紅色火車迎面而來,宛如山中仙境的景象,常使人不自覺停下腳步,駐足凝思。隨著車站前的道路前行,踏上石階、步上鋪滿樹葉的泥土地上,轉眼,又彷彿跟著木棧道穿梭在林間,風吹樹梢一路登上高處。

其中,「竹崎親水公園花仙子步道」全長數百公尺,巧妙的設計,讓人猶如身處於空中,而且全程平順和緩,有著曲徑通幽的巧妙體會。悠閒的漫步中常有驚喜,卻又在層層綠意中盡享自然的美好,舒適又怡人。座落在一隅,彷彿穿越過時光的洪流,車身龐然巨大編號SL-32的蒸汽火車頭,隱然散發的氣勢,近距離觀看尤為令人震懾。另一頭的行千吊橋、弘景橋又是另一種優美景觀的呈現,是許多人喜歡拍照留戀的最佳景點。

竹崎 獨立山

登山健行者的最愛,阿拔泉稜線步道沿線景觀動

從竹崎開始,火車一路往上,因此,早期常要在這將18噸的火車頭換成適合登山的28噸,才能繼續負重前行。除此之外,由於火車的鐵軌設計有一定的坡度限制,因此從樟腦寮到獨立山,為配合地形,這段路的火車需在爬升200公尺後,以「8」字型離開。看起來或許費時,環繞獨立山的特殊方式,卻讓人可在同一處看到火車達4次之多,非常有趣。

另方面,不斷上升的海拔,從熱帶到溫帶的自然生態變化,也使得這段路成為眾多登山愛好者最喜歡攀登健行的路線。除了有全台唯一和鐵道相依的健行步道之外,現在又有全新規劃完成的阿拔泉步道。

同樣由樟腦寮出發,海拔僅1022公尺的阿拔泉山三角點,是現今非常熱門的攀登路線。由碎石、原木、岩石所構築而成的步道,階梯與階梯之間的距離雖不高,但,很多近乎垂直,甚至達到60度的坡度,卻讓很多人在爬得汗流浹背的同時,舉步得上氣不接下氣,累得叫苦連天。如果不是常登山的健行者,可選擇爬一小段即可,全程行走在稜線上,登高而望遠的壯闊景緻,還是十分動人,非常值得一探。

很多人到此,會選擇早上登上小火車,來到樟腦寮後,腳程快的登上阿拔泉後,再繞至紅南坑接往獨立山或奉天岩。有的人甚至再轉往大龍嵿,飽覽360度的無敵景觀後,再回到樟腦寮,接下午三點多開回嘉義市的火車。這段路可說是許多登山健行者心目中,最值得一走的路線。

獨立山 梨園寮

在體會山林多變的同時,不由得驚呼大自然的神奇

跟著火車的腳步再往上走,梨園寮、交力坪、水社寮,一個個彷如探入深林秘境中的神秘世界,又是另一番美麗的感受。在這裡,當火車離去,周圍只剩下踽踽獨行的腳步聲,風吹樹動的聲響,還有悅耳清脆的棕面鶯、冠羽畫眉,靜謐的美好氛圍,讓人連說話都忍不住放輕聲調,呼吸都不敢大力。

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,常讓人在體會山林多變的同時,又不由得驚呼大自然的神奇。很多時候,置身於崇山峻嶺之間,翠綠般通透的竹林出現眼前,人間好時節的恬淡與愉悅,總在這一刻填滿心頭,使人倍感幸福。而走著走著,經過陡坡再一路往下,又瞬間豁然開朗,極目遠眺中,山嵐環繞高峰,層層疊疊、忽隱忽現,宛如潑墨山水畫般充滿了詩意,目光再捨不得移開。

這裡的美,有著永遠都體會不完的感受和依戀。因此,有的人會專程搭車到梨園寮後,然後再熟門熟路地請瑞里、瑞峰、太平一帶的民宿過來接送。

其實,在崇山峻嶺間,這裡原本就存在有多條古道,在地人稱「汗路」的步道縱橫交錯於茂林修竹間。竹筍、龍眼、佛手瓜等在地特產,帶著自然的清甜味,再加上個體碩大,早期即是在地居民養家糊口的重要生計。尤其在鐵路還沒有開通之前,透過這些「人走出來的路」運送到外地販賣,是這一帶居民的日常。

時至今日,穿梭在林蔭秘境中的路,美麗的景觀、獨特的視野,在在讓很多古道成了今人眼中最美、最適合探訪的步道。譬如,曾經是挑炭古道的「竹坑溪步道」,以及從水社寮到圓潭的圓水古道、瑞水步道等等,其中,更有蝙蝠洞、燕子崖等,使人嘖嘖稱奇的特殊地質景觀。而座落在山頭,伴隨著蜿蜒山路出現的閩式建築,早期以檜木、福州衫修建而成的設計,動輒上百年的歷史,古樸而典雅的造型,亦是此處令人念念不忘的美麗視野。

梨園寮 水社寮

螢火蟲、四大天王山,交織成美麗又迷人的世界

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每年被螢火蟲吸引而來的人,聚集在「水社寮驛站」的人不少。每到夜幕降臨,儘管「天階夜色涼如水」,寒氣常隨著夜色無聲無息沁入心底,讓人下意識直打哆嗦,但「輕羅小扇撲流螢」的動人畫面,還是催促著大家,緊緊跟隨著驛站老闆溫國平的腳步,在伸手幾乎不見五指的情況下,感受著螢星曼舞的美妙。

春夏時是黑翅螢、梭德氏脈翅螢、大端黑螢、端黑螢等,滿山遍野地飛舞,而秋冬時,換上鋸角雪螢、鋸角螢等吸引眾人的目光。「記得,千萬不要用燈光照射,其實看久了後,等雙眼適應,自然也可以看到的。」多年來,經營驛站也始終維護著當地自然生態的溫國平囑咐道。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,是在地人的驕傲,同樣地,這裡還有全台少見,位於水社寮車站中的蝙蝠生態教育館,顯見當地自然生態的豐富及多樣性。

來到這,還有眾多衝著高山奇景而來的自然愛好者,大家總是沿著鐵道旁的步道,修建得瑰麗而小巧的廟宇邊上,一步步登上「四大天王」山的小徑。由四天皇山、篤鼻山、青園山、知鳥山等四座中級山環列成峰的路線,全程坡度和緩。而且,不管是走在鋪滿落葉的泥土地上,或是踏在石頭路上,隨著造型奇趣、匍匐路面的樹根,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愜意。

隨著緩坡而上,肖楠、樟木、台灣桫欏、柳杉等巍峨聳立,密佈的林蔭中不時可聽見陣陣迴盪在起伏山巒間的鳥鳴。當沁涼的空氣迎面而來,溟溟漠漠的霧氣隨之而起,整個山頭都籠罩在雲深不知處裡,恍惚間,卻又在穿過綠意時,陽光穿過雲層的縫隙灑落一地,也照亮了一切。

梨園寮 奮起湖

雲海、流光之間,靜靜享受百年山城的美好

當火車一路盤旋到海拔1403公尺的奮起湖,時間已近中午,經過一路顛頗來到這的人們早已飢腸轆轆。早期,這裡只是販賣些熱食,如湯麵、炒飯等,民國4、50年時,隨著當地觀光旅遊業的發達,一份有著紅豆絲、黃蘿蔔、滷蛋,尤其是在地時疏以及香噴噴滷肉的便當出現。至此,開始了此後數十載歲月中關於奮起湖便當的傳奇故事,每一個到訪的人下車第一件事就是問「奮起湖便當」在哪裡。

沿著車站、老街到老老街,穿梭在這座美麗的山城之間,到處都可看到標榜著在地傳統味道的奮起湖便當。不管是超過一甲子的老店,或是後來新立的店家,滷蛋、雞腿、控肉及紅豆絲,特別是吃進嘴的每一口都是新鮮爽脆的高麗菜、筍絲、龍鬚菜等,都是這裡不可錯過的「美食」。如果有時間,不妨選一家好好坐下來,倚著翠綠山林,在雲海、流光之間,靜靜享受這份專屬於奮起湖的悠閒時光。

吃飽飯,沿著蜿蜒於山巒中的通幽曲徑徒步漫行,有時,正醉心於磚瓦之間的古老建築,百年肖楠樹下的壯闊雄偉,瞬間,就被嘹亮悅耳或是悠揚婉轉的鳥鳴所吸引,讓人踏出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。奮起湖所代表的不只是林鐵主要而且最大的中繼站,更是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,百年流轉在這座山中小鎮的璀璨繁華。

從嘉義到奮起湖、從平地到山林,每一段的鐵道在百年之間就像在默默上演著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,只要懂得靜心體會,相信必將留下讓人難以忘懷的旅行故事。

攝影・撰文/戚文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