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紅磚老巷追溯300年風光一日小旅行走入中部文化之心

說到鹿港,怎能不提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這句話?對比成為六都的台南府城、沒落的艋舺,鹿港雖然褪去風華,但仍保持歷史重鎮的古樸風貌,以文化重鎮的姿態容納遺存的古老宅第、紅磚巷道。埔頭、瑤林、大有三條街因靠近河道,清領繁盛時期是貿易往來船隻的集中地,現在仍是最熱鬧的街區之一。街道兩旁整修過的老宅保留奇妙室內格局和紅磚外牆,門口懸吊的傳統掛飾輕輕擺盪,甚至可見到世家大宅的半邊井,即便時序遞嬗到2022,走在這裡仍可感受到300年前的歷史情懷,訴說著先民耆老生活樣貌。

鹿港多有彎曲巷弄,讓路徑帶領遊客隨意漫步,不難發現處處都是漢族傳統文化的痕跡。門口雅致的對聯書法,若隱若現的南管弦樂聲,或是藏在不起眼的小店面,專心於手頭工藝的匠人師傅;更別提永遠香火鼎盛的龍山寺與天后宮等廟宇,終年不斷的酬神祭典,說是中部的傳統文化中心也不為過。

匯集多地移民讓鹿港遍布豐富的鄉土味美食,不妨嚐嚐已經營業超過90年「王罔麵線糊」、百年前創始人挑著擔子起家的「大頭肉『米回』」肉圓、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「港城施豆花」,再帶幾盒著名的伴手禮:玉珍齋綠豆糕和兔仔寮牛舌餅,為鹿港小旅行劃下完美句點。

鹿港龍山寺

在臺灣五大龍山寺中,屬鹿港龍山寺最具歷史,始建於1653年,並於1786年(清乾隆年間)遷於現址,1831年重建為現今大致格局。龍山寺祀奉的主神為「觀世音菩薩」,為三進二院格局,從最前頭的山門進去,依序通過五門殿(戲台)、正殿(拜殿)、後殿,四周有圍牆環繞。

五門殿後相連一座戲台,頂棚為八角藻井,台灣工匠戲稱為「蜘蛛結網」,除了聲音共鳴的效果,其藻井頂心高掛明鏡,中央繪製金龍,俯首庇護蒼生,也祈求著神龍保佑。

整座龍山寺並未使用任何釘子,其中存有許多自清朝至今的精美雕刻、彩繪藝術,以及臺灣寺廟現存最大的古鐘,除了顯出臺灣早期畫師之彩繪功夫,更是鹿港當地重要的文化重心,可以說是臺灣民間廟宇藝術之博覽。

📌鹿港鎮龍山里金門街81號

鹿港民俗文物館

鹿港辜家是臺灣早期顯赫一時的家族,於1919年在鹿港舊家後建造了一棟充滿西洋歷史樣式風格的洋房,正面兩側設圓頂八角衛塔,外觀柱子採洗石子,牆面紅磚搭配白色紋飾帶,頗有辰野金吾風格,又稱大和洋樓,名稱則源於辜顯榮的商號「大和商行」。而辜家早期居住的長廊型閩式建築又稱古風樓,以磚與木混合製成。

辜家於1973年捐出洋樓、古風樓與前方綠地,成立「財團法人鹿港民俗文物館」,除了收藏辜振甫及辜偉甫所捐之藝術書畫、民俗文物等藏品外,也對外徵募鹿港當地文物,收藏內容包括珍貴老照片,超過六千餘件文物,遊客在此可一窺清領至日治期間的人民生活樣貌。

📌鹿港鎮中山路152號

丁家古厝

由鹿港人丁協源於1893年所購買,為鹿港常見的長廊型閩式建築,由於丁家有子孫考取進士,因此這也是鹿港唯一的進士宅邸。

建築正面為三間店面,名號「新協源」則為與舊宅區別,在日治時期配合市區改正計畫,整修為具有洗石子牆面的仿西洋式立面,內部則為標準的三進式四合院,是臺灣唯一完整保存,外為店面內則為合院的案例。

📌鹿港鎮中山路132號

鹿港天后宮

早至1591年便有紀錄,於鹿港建有一間小廟祭祀媽祖,而後1683年搬遷至現址,在1725年擴建為現在規模。鹿港天后宮是超過四百年歷史悠久的廟宇,供奉的是迎自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分靈。

湄洲是媽祖的故鄉,當時於湄洲祖廟有6尊媽祖,目前僅剩下臺灣彰化鹿港天后宮這座,其餘已被毀,彌足珍貴;到這也務必要欣賞廟宇樑柱、石雕彩繪等,都出於時代名匠之手,極具藝術與工藝價值。

📌鹿港鎮中山路430號

鹿港公會堂

前身是1769年所建立的王爺宮,日治時期曾出借作為郵局,後在1928年由鹿港街長的陳懷澄提議捐地改建為供市民集會之用的公會堂,並透過辜家等當地商賈士紳集資建成。

建築為兩層樓鋼筋混凝土造建築,左右對稱,具有入母式屋頂,外牆以洗石子構,並具有簡單幾何的Art Deco風格裝飾,現在是彰化縣的縣定古蹟,作為藝文展覽館使用。
📌鹿港鎮中山路132號

鹿港鎮史館

竣工於1935年,因配合日治時期地方制度調整,鹿港的行政規模改為街庄後,供街長使用之官舍,建築為典型日式宿舍格局,具有寄棟式屋頂和黑色日式屋瓦,外牆為木製雨淋板,基座抬高,周圍設置緣側,並有矮圍牆圈起的私人庭院。現在改作為鹿港鎮史館,開放大眾參觀,裡面收藏了許多鹿港的文史資料與老照片,保存鹿港珍貴的歷史故事。📌鹿港鎮民權路160巷2號

圖片提供/謝佳真、Back to 1919

文章出自《尋蹟食旅-彰化》阿銓叔叔著

 

力麗公益展回鄉 「鄉建」建築畫展

展覽時間:7月27日至9月11日

展覽地點:彰化市公會堂(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542號)

歡迎前來參觀!